集聚资源要素 优化产业生态——我市加速推进重点产业链发展(二)

阅读: 时间:2025-01-02

      抢机遇占风口 推动低空经济起势腾飞
      要素持续聚集
      去年来,我市组建了低空经济工作专班,成立专家顾问团,举办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引进纵横股份、中科华航、璀璨航空等低空经济领域龙头企业,低空文旅、飞行培训等应用场景逐步铺开
      下步发力重点
       装备制造、场景应用、管理服务等三个方面
      “巴中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我们将打造以工业无人机应用为核心的低空无人机智联网,助力巴中在国内形成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的应用标准和典范。”去年12月4日,巴中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开工活动现场,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睿对巴中低空经济发展信心满满。
      企业发展信心源自哪里?摊开巴中低空经济发展图谱,自我市被列入全省低空经济协同发展地以来,一系列与低空经济相关的重大活动陆续登场。去年9月20日,2024成都国际低空装备及服务博览会“巴中市低空经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该论坛汇聚了国内外低空经济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深入探讨低空经济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诚邀广大企业家走进巴中,成为城市“合伙人”共同布局新产业、拓展新空间。
      同年10月,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简称“CADC”)如约而至。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80所高校和高中的1750名顶级选手和200余名裁判员。这不仅是一场世界级的科技竞技盛宴,更是展示巴中低空经济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绝佳机会。大赛期间,2024巴中市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也同时举行,并开展了巴中市低空经济项目签约、巴中市低空经济发展顾问聘任仪式。
      两个月后,巴中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在巴中经开区隆重开工,作为聚焦先进制造引领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园区应用场景主要为入驻低空飞行器制造企业、承接低空经济专业培训、承办各类大型赛事。建成后,对全市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具有服务领域广、产业链条长、业态多元等特点。2024年是低空经济元年,各地纷纷布局入场,“与其他地方相比,巴中净空条件好、气候条件稳定,也拥有低空航空器元器件或零部件生产加工能力,和大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抢占风口,全力推动巴中低空经济起势腾飞,绝不能起步即掉队。”我市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来,我市组建了低空经济工作专班,成立专家顾问团,编制《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举办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成功引进纵横股份、中科华航、璀璨航空等低空经济领域龙头企业,低空文旅、飞行培训等应用场景逐步铺开,全市低空经济发展要素持续集聚。
      当前,我市低空经济发展也存在保障服务设施不健全、产业链不贯通、应用场景规模小等现实问题。据悉,下一步,我市也将从装备制造、场景应用、管理服务三个方面重点发力。通过突出项目带动,依托巴中经开区低空经济产业园,以纵横无人机生产制造项目为引领,以市内现有芯片封测、晶片制造、正负极材料、铝材加工等企业为支撑,整合县区低空资源,攥指成拳加快发展低空装备制造业。今年,力争引进整机或零部件、元器件生产企业2家以上。规划布局新型固定翼起降、垂直起降、地面基础保障设施,加快推进南江、通江、平昌通用机场建设及前期工作,夯实发展基础。
      在丰富应用场景方面,我市将坚持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在通勤运输领域,依托恩阳机场,研究开通至广元—巴中—达州、汉中—巴中—阆中等地的短途载人载物快捷运输航线;在政务应用领域,大力开发农林作业、环境监测、遥感测绘等典型政务应用场景;在应急救援领域,积极探索抢险救灾、医疗救护、预警处突等场景应用;在低空文旅领域,支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动形成浓厚的商业应用氛围。
      同时,我市也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积极探索分时分级、分类分层空域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开发利用空域资源,加快构筑低空飞行“天路基础”。并会同川东北其他市,共同规划专用4G/5G-A通信基站、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基站、雷达等低空智能网联信息基础设施,建强低空数字底座,逐步推动低空通信、感知、危机处置等能力建设,实现川东北地区“空联网”全面覆盖。(巴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维)


    “四链”融合 激活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动能

       现代中药产业情况

      去年新引进修正药业、九州通医药集团链主企业2个,新实施重点项目11个,完成投资7.4亿元,全年现代中药工业总产值达6.2亿元以上

      “融圈建链”发展路径
      持续“强链”、不断“延链”、务实“补链”、全力“助链”

      近日,在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的中药材产业园,100余亩白芍种植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据了解,该村建立了占地7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白芍的种植面积就超过了100亩。
      我市是中药材大市,素有“四川盆地北缘山区重要生物基因库和天然药库”的美誉,境内生长有2400余种中药材,是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多个品种核心成分含量高于药典标准。
      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情况如何?去年以来,我市推动以现代中药为重点产业链的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发展,新增中药材2万余亩,新增GAP中药材示范基地1个,成立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巴中产业技术分院,四川省卫生健康信息技术交流大会在巴召开,新引进修正药业、九州通医药集团链主企业2个,新实施重点项目11个,完成投资7.4亿元,全年现代中药工业总产值达6.2亿元以上。
      如何落实“融圈建链”具体要求,务实推动现代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巴中给出的答案是:持续“强链”、不断“延链”、务实“补链”、全力“助链”。
      在持续“强链”方面,我市将围绕由大到强持续“强链”,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集中精力培育“最大增量”。通过建强链主企业、培育优势品种和升级产业基地等措施,逐步形成“1主+1辅”链主企业格局,并推动全市中药材种植稳步扩面。
      在不断“延链”方面,我市将放大园区效益,集中精力加快巴中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推动巴中曾口—金堂化工园区设置化工医药产业分区,高质量强化项目编制储备,力争2025年新储备项目30个、新开工项目10个。做大市场主体,紧盯头部企业,加强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梯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年度升规3家以上。扩大细分领域,从中药饮片(含配方颗粒)、中成药逐步扩展到生态美妆、中医器械等细分领域,加强保健食品、日化用品等研发力度,扩大产品效益。加强与红色文旅、旅居养老等文旅康养产业联动发展,打造光雾山-诺水河等医药康养精品旅游和研学线路,培育天马山度假区等健康养老基地。
      此外,我市将围绕由无到有务实“补链”,抢抓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机遇,加快补齐科研、产业和人才等方面的短板。通过建立“巴中产业技术分院+企业重点实验室+基层科研站所”研发体系,积极争取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中药研究院等重点实验室联合建立研发工作站,推动品种选育、基因检测、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双飞地”合作。同时,依托市中心医院核医学楼项目资源,推动与成都、绵阳、泸州等地加强核医疗合作,实现核医疗产业“零”突破。
      为确保现代中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市还将围绕融圈建链全力“助链”。加快政策争取扶持,积极对接中央、省主管部门,争取产业布局、资金项目和改革试点落地。加快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推广中西医多学科诊疗模式,开展中西医融合健康体检,构建诊疗服务体系。加快入群融圈,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区的联动协作,扩大产业朋友圈。(巴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俊吉)


      聚“流”聚“智” 产业聚链成群
      现代物流
      物流专线开通,枢纽场站建设,智慧物流升级
      智能终端

      目前,全市现有智能终端企业8家,主要涉及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照明等生产制造环节
      从传统货物搬运到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从普通流水线操作到智能终端建链落地……现代物流作为产业发展的“筋络”,智能终端作为产业发展的“引擎”,近年来,面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我市不断将服务延伸至生产环节,推进高端产业与配套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1月1日,在蜀道物流巴中园区,货车满载快递频繁出入,叉车载着货物来回穿梭。走进中国邮政巴中邮政邮件处理中心,一件件货物在传送带上高速移动,一个个条码精准扫描,自动化分拣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正高效运转。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以来,可日均处理快递6.5万件,吞吐货物550吨。
      与此同时,去年建成的杭巴、成巴物流专线也在火热运转中。其中杭巴专线前置仓共发货近百万单,成巴专线物流时效缩短至1天、费用下降5-10%。运输结构的日益完善,进一步补齐我市物流园区、集散中心、转运场站、仓储设施的短板。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围绕川东北的物流生态圈,建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物流集散地。
      物流专线的开通,枢纽场站的建设,智慧物流的升级……一桩桩、一件件,昭示着我市物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引领这场爆发式转变的不仅仅是模式和资本,更是产业发展的需要。
     来到四川永润欣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对手中的元件进行组装焊接。自2021年6月底投产以来,企业始终专注于蓝牙耳机、AI护眼仪等智能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远销非洲、巴西、东南亚等地区。
      作为智能终端零部件产业链的下游,永润欣科技也在带动上游产业的发展。同一园区内的中颖电子科技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微型电机(马达)的专业厂家,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通讯行业,同步应用于智能终端等行业产品。企业入驻园区不久就和园区其他企业达成了上下端配套协作,为永润欣、恒卓悦等下游厂商配套生产电机,同时园区的悍天实业等企业也为公司提供上游生产配件,整个园区产业已呈现出鲜明的产业链特征——协作基础良好、配套需求旺盛。
       一条产业链催生一个产业集群,巴中临港产业园作为我市智能终端产业重要基地,自2021年1月在恩阳启动建设以来,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智能穿戴、新型显示等电子信息产业。
      近年来,依托我市蜀道物流巴中园区、巴中临港产业园等平台配置和产业支持政策,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企业从沿海城市落地巴中发展。目前,全市现有智能终端企业8家,1-11月实现产值4.64亿元,规上企业5家、产值4.45亿元,主要涉及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照明等生产制造环节,另有签约在建设项目7个。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强产业承接与配套协作,与已形成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形成上下游协作关系;同时,持续推进本地企业“智改数转”,搭建供需对接通道,开展能力提升辅导,推动企业从组装向研发生产一体化发展转变。(巴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崎芳)
  • 打印
  • 关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