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融圈建链——我市加速推进重点产业链发展(三)

阅读: 时间:2025-01-03

      集聚“圈链”力量
      为饮料及名优酒产业“提醇增甜”

      “巴中,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粮酒菌群和优质的水源、粮食,奠定了江口醇的独特风格。”四川江口醇隆鼎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界平道出全市之所以能发展饮料及名优酒产业的深厚环境和资源底蕴。
      在面对行业集聚度更加集中、个性化需求引领消费趋势更加凸显、数智赋能推动产业变革等竞争愈发加剧的行业现状,如何用好先天自然禀赋基础并推动其进行市场转化是相关产业布局的重要一步。
      目前,与其他赛道相比,发展饮料及名优酒产业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以江口醇、小角楼为代表的白酒产业,近年市场占有率虽下降,但在局部市场区域仍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以罗村茶业、金枝玉叶为代表的茶叶产业已经成势;以好彩头、巴山天露等为代表的饮料及饮用水产业前景可期。南江县400万吨健康功能饮料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已开工建设,全市共3个省级食品饮料产业园、2个食品饮料产业加工集中区支撑赛道发展,培育了“巴食巴适”区域品牌为赛道赋能。
      基于此,加快发展饮料及名优酒产业是发扬自身优势,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必然选择。
      方向已明。要坚持“以生态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整合发展为路径,以招商引资为举措”的基本发展路径。
      首先,便是要精准引入细分赛道行业龙头,整合原料、产能、土地等资源。如白酒产业,一方面,积极引入战略合作投资伙伴控股完全市场竞争化企业,尽快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以租赁、并购、破产重组或清算等方式,盘活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力争带动全市白酒产能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川东北优质生态白酒产区。加大与发达省份及川商协会合作力度,实现市外市场的不断扩展。
      “三产融合是饮料及名优酒赛道的本质属性,必须统筹布局、协同发展。要把白酒原粮纳入大宗种植计划,把果、茶、药等作物利用纳入赛道规划。”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融合路径即是充分利用巴中独特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围绕农商工文旅体融合发展,把生产企业、原料种养基地和景点同步规划,串点成线打造产业赛道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巴中粮酿巴中酒、巴中产品支撑巴中造”产业格局,为产品和品牌赋能。
      其次,构建产业链,不能单打独斗,需强化“圈链”思维,即集聚协同发展势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西城市群中积极拓展市场,寻求市场合作伙伴,在市场中融圈,在市场中接链。白酒类产品要向多元化、低度化发展,补充威士忌等低度产品线;饮料类产品要向定制化、个性化、跨界类产品发展,响应新兴群体消费需求。
      外在成势之余、内在营销渠道也要继续拓宽。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抓,着力打造巴中优质饮料及优质白酒产区概念;以形象片、软文、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塑造巴中优质生态产区概念和区域公共品牌;注重抖音等新媒体营销,丰富销售渠道。
      探索和推动饮料和名优酒产业的创新发展,从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的跨越是顺势之为。全市将鼓励企业加大智改数转力度,推动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提升产能、稳定质量,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市场响应力、优化产品策略;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通江银耳、南江金银花等地标产品创新萃取提纯技术,不断开发功能饮料新品类;深化与四川大学、省食品设计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合作,落地转化研发成果,积极开展研发合作。(巴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姜春)


      “绿”满住房
      引领未来建筑新风尚

      绿色建材是具有“节能、减排、低碳、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新型建材产品。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建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在优化产业布局、落实重点项目、强化消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在位于巴中经开区东西部协作产业园的四川巨星铭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线正全速运转,轰鸣的机器声不绝于耳,机械臂伴随着工序不停的辗转腾挪,工人铆足干劲进行开料、放样、成型、喷涂等工序,一块块铝单板从这里下线发往全国各地。
      近期,该公司主要对成都字节跳动总部、重庆保亿等项目的铝单板幕墙进行赶工,为更多建筑穿上定制绿色“新衣”。“换下来的旧铝板也不会浪费,将继续回收利用,既保护环境,又增加经济效益。”公司生产部经理吴亮说。
      不止是绿色“新衣”,“巴中产巴中造”绿色建材的身影涉及多个领域。
      在南江新兴矿业公司霞石新材料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全力运转,生产出用于高端陶瓷、玻璃等产业需要的霞石精粉;与此同时,在巴中建丰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各种回收废弃原材料通过加工,被赋予“新生命”。
      近年来,我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及区位优势,科学布局绿色建材产业,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建材企业涌现出来,现有已投产规上建材企业49家,其中绿色建材企业41家,2024年1-11月实现产值21.27亿元。
      企业作为培育绿色建材、康养建筑产业链的基础起点,也将生产的材料用于康养建筑产业。康养建筑,是指利用生态环境、气候等优越自然条件,结合专业健康、智慧康养服务供给,促进康养群体养老、养身、养心、养智的建筑物的总称。
      绿色建材是康养建筑产业基础,两者在产业链发展中协同度强、关联性高。进入腊月,城市里返乡人群逐渐增多,距离市区车程半个小时外的天马山森林康养度假区成了人们冬季度假的好去处。
      天马山森林康养度假区是我市康养产业的缩影。目前我市居家型康养建筑共有四代房项目14个、超万套房,其中已投入使用项目9个、5223套房;运营型康养建筑有集森林康养、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个、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19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36个、省级森林(康养)人家49个。
      逐绿追新竞未来。绿色建材、康养建筑作为全市重点产业链内容,我市将通过推动建材源头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康养建筑企业、促进两链融合发展等一系列举措,让绿色建材、康养建筑产业链不断融合发展,持续迸发新动能。(巴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崎芳)

      以旅居康养为切入点
      推动银发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们对养老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旅居养老越来越受到银发群体的青睐。

      “开业以来,已经有不少老年群体组团前来旅居,其中还有自己开房车来基地露营的。”光雾山普陀村康养基地负责人李林介绍。
     李林告诉记者,该基地自2024年11月营业以来,以健康旅游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打造旅居+康养、森林+康养等消费场景,丰富养老消费体验,为不同目标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2024年7月,省政府建立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将“银发经济”作为全省15个重点产业链之一,重点发展养老服务、康养旅游、智慧养老等7大产业,其中明确巴中是全省10个协同发展地之一,支持我市重点发展养老服务、老年中医药产业。
      地处米仓山南麓的巴中,被誉为“中国十大秀美之城”,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3.18%,旅游资源丰富。同时,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巴中市直线半径200公里内6个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547.81万人,巴中市“2小时交通圈”的区域性银发经济最大市场容量约1866亿元,拥有坚实的旅居养老产业发展基础。
      立足省市产业布局和自身资源优势,应该怎样精准切入融圈建链?
      立足资源,放眼市场,以培育“有根”产业为导向,我市将以“144”工作模式推动重构旅居养老(银发经济)产业链的“四梁八柱”。“1”,即标定一个发展总方向,坚持事业产业协同,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中医药等优势,深耕成渝西、长三角、珠三角等客源市场,全速推进融圈建链,引育形成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链主企业、产业集群和服务品牌,加快建设秦巴地区康养产业集聚区。第一个“4”,即明确“融圈”四大重点任务:做强养老服务业、做大康养旅游产业、做活智慧养老产业、做深老年中医药产业。第二个“4”,即实施“建链”四大专项行动:实施企业招引培育行动、实施重大项目推进行动、实施服务平台搭建行动、实施应用场景打造行动。
      旅居养老目的地的培育和建设,既要做好康养文章又要充分利用和发掘特有资源,更要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诉求方面下功夫,进而推进老年人从“被动养老”向“主动养老”方向转变。
      立足当下所急所需,又该如何推动旅居养老(银发经济)重点产业链起步成势?我市给出的答案是:迅速组建工作专班、重点引育一批链属主体、务实打造一批消费场景。
      银发经济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是经济发展的新蓝海。我市将在“养老+旅游”“养老+医养”“养老+助餐”“养老+文化”“养老+康养”等方面,围绕全龄康养城市建设,推动养老与旅游、医疗、食品等产业深度融合。
      综合来看,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银发经济不仅踏上了时代节点,也成为最稳定的产业之一,其覆盖领域的多元化和规模化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巴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翁凯)
  • 打印
  • 关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