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资源之问:以“资源”之聚激活高质量发展之“擎”
一个地方的发展,拼的是资源、靠的是整合。面对巴中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市委深知,单打独斗不可取、面面俱到不可能,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集成一切可以集成的能力,攥指成拳攻坚突破,方能实现巴中追赶跨越。
巴中发展需要整合什么样的资源?连日来,市委书记鲜荣生发出的资源之问引发热议,激发全市各界深入探讨资源整合新触点,加码集成高质量发展新维度。
整合资源优势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去年,一条“通南巴气田新增探明储量551.59亿方、累计1066亿方,成为四川又一个千亿方气田”新闻迅速成为热点。巴中拥有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地上低空资源等,如何将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发展优势,是我们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
在中国石油四川巴中销售分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唐豫军看来,当前的巴中,势必要强化资源整合。他说,围绕巴中市与公司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将促进交流合作,创新平台运营模式,搭建多元化消费场景,借助中石油平台将“巴中造、巴中产”优质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
同时,以巴中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为着力点,中国石油四川巴中销售分公司将立足能源保障服务、新能源拓展应用等领域,深化服务举措,增强服务功能,投放更多优惠措施,让群众可感可及可得发展实惠。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唐豫军表示,今年,将深入推进“油气氢电非+光伏”产业布局,坚持绿色、智慧发展,集聚中国石油产业链完整、品牌卓著、资金雄厚等优势,进一步推动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培育壮大巴中能源体系建设和要素保障提供强力支撑。
福建巴中商会会长、福建顺昌飞翔通池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翔则认为,低空经济已成为多地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巴中同样具备独特优势。地理上,巴中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形多样,资源丰富,为低空飞行提供了广阔空间。低人口与建筑密度降低了安全风险,利于规划飞行线路。旅游资源方面,拥有光雾山、诺水河等国家级景区,为低空旅游提供了丰富资源。通过空中观光航线串联景区,能提升游客体验,延长停留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程翔也提出,推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巴中需加快通用机场布局,完善停机坪、航油供应等设施,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同时,构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提供一站式服务,营造良好运行环境。
作为一名在外巴中乡友,程翔表示,在发展好自身事业的同时,将整合在闽巴商资源,以更高的热情、更实的举措、更大的投入,为家乡的发展牵线搭桥、集智聚力、贡献力量。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
数字赋能释放新潜能
作为全省共建“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分平台分岛的五个市州之一,去年,我市着力建设巴中“科创通”平台,打造“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中心”综合服务模式。全面汇聚市内外的政策、成果、人才、资金、高校(院所)、企业、机构等创新资源,提供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孵化育成、人才服务、项目申报等一站式科技服务,满足创新主体全周期、全方位、全链条科技服务需求。
截至目前,平台汇聚我市科技创新主体17531家、科技成果32531个、科研大型仪器11448台、创新平台107个、科技专家1800名、科技金融产品9款等,为全市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创新创业服务。
如何用网络技术链接线下资源,更大范围集成要素、集聚动能?市科技局局长何源表示,2025年,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全市“5+2+3”产业体系和19条细分赛道,以科技助力创新发展,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提升巴中“科创通”服务质效,二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三是集成建设线下“科创中心”。同时,在巴中企业(成都)幸福中心建设科创飞地线下“会客厅”,集中展示巴中科技创新资源及政策,通过“巴中企业、成都孵化”的模式,服务巴中本地企业,孵化“双创”企业,促进招商引智,推进协同创新。
在资源整合的浪潮下,“科创通”平台的上线,便是利用网络技术整合线上线下科技资源的生动实践。而在制造业领域,同样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也在奔涌。以数字技术为桥梁,实现线上数据与线下生产深度融合,成为传统产业突破转型桎梏的关键。
2月12日,走进四川中兴纺织有限公司,高速并条机、自动络筒机、高速喷气织机、带集体落纱装置的细纱长车等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纺织5G工业互联网平台上,能直观看到覆盖生产、用工、质量、能耗、销售等的核心业务场景,这无疑是车间管理的“智脑”。
“智能化设备和5G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引进,企业总体产能提升了4倍之多。”中兴纺织董事长闵雪平介绍。
如何更快突破传统产业转型桎梏?闵雪平表示,“传统产业要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集成工业发展能力,走上‘智改数转’的新路子。”
2024年1月,全省全面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数字浪潮涌入各市州。得知此消息,闵雪平欣喜不已,全市传统产业迅速扛起数字化转型升级大旗。
他提到,去年中兴纺织累计购置了60余台新型高速喷气织机,并配套大功率永磁变频空压机等公用设施,扩建了智能化织造生产线。积极引进纺织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用工、质量、能耗、销售等核心业务场景的数据链接和管理,有效提升了生产和管理效率。
“2025年,针对企业现有研发设计、生产、检测等环节,我将积极对接相关制造业‘智改数转’供应商,继续扩建智能织造生产线项目,用好5G工业互联网平台,变织造为‘智’造。今年预计能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0%。”谈起未来发展,闵雪平思路明晰、信心十足。
盘活存量带动增量
更好拓展发展新空间
立春之后,巴州区凤溪镇磨垭村的村民们在200亩石榴园内进行了开年后的第一轮管护。去年,曾经被业主荒废的石榴园一小部分被村集体接管,收入超过5万元。而今年,磨垭村党支部书记米从志也有了新的打算,计划将200亩全部接管,效益肯定远超去年。
“要努力让‘沉睡资源’变‘流动资本’。”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杨弋惠介绍,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使用效率,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今年我市将继续在市域范围内开展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专项行动。
杨弋惠表示,专项行动涵盖范围主要包括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三大类,通过有序开发资源性闲置资产、盘活利用经营性闲置资产、统筹用好公益性闲置资产和创新探索盘活利用经营方式,从而实现农村闲置资产运作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预计到2026年,农村低效闲置资源开发取得较大突破,资产资源保值增值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育一批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好、资产管理好、经营模式好、群众获得感强的集体经济强村。”杨弋惠说,要将这些闲置的宝贵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空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也要下更大力气攻坚历史遗留问题。
我市持续落实好四级书记包案、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等机制,压紧压实企业账款清偿责任,加大推进力度。2024年,全市2228名领导干部共包案3367件,已化解2782件,化解率82.63%。通过领导包案,一大批老难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认可度大幅提升。
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杜江介绍,今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将聚焦“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围绕“主导产业融圈建链、城市运营治理优化、市民幸福生活提质”攻坚年行动,找准“小切口”,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同时,加强涉重点招商、重大项目、前沿科技等领域的审判工作,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巴中融媒记者 严波 张维 向东升 曾洲 姜春 袁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