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方法之问:以方法之优推动高质量发展见效

阅读: 时间:2025-02-14

当前,正处于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追赶跨越期”的巴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实践反复证明,站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巴中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善于统筹全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路径,在全市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引起广泛共鸣。

有机结合“工作+学习”

以专业理性的态度思维推动工作

“科学精神”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于巴中而言,只有坚持专业和理性相结合,才能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

“党校教师是‘领导干部之师’,是‘执政骨干之师’,肩负着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使命。”在市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室主任吴朝辉看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党校教师更应在学习中沉淀、在实践中领悟,坚守道与术相结合,守正创新、开拓进取。

只有用理论学习指导工作、用工作实绩检验学习成效,才能形成干中学、学中干的良性循环。面对教研课题,吴朝辉有自己的看法:以党校课堂联结实践课题。她认为,通过深入调研巴中发展实际,捕捉关键问题及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导向设定教学研讨主题,以理论框架将实际问题学理化,讲出兼具学术、学理、道理、哲理的好课,从而将讲理论、增党性、提能力融为一体。

专业理性靠学习沉淀、靠实践领悟。吴朝辉说,作为一名党校教师,必须深入学习领悟“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深刻内涵和核心要义,立足巴中实际、坚持学研并重,运用“理论框架—案例检验—实践操作”的解题策略,以求索精神把握发展之要,以决策咨询回应发展之问。

理论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作,如何学出趋势研判、学出有解思维、学出抓好工作的能力水准?

市委党校2024年中青班干部培训班学员、恩阳区尹家镇党委书记秦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要经常学习上级政策文件、发达地区先进经验,使一切有益知识、文化和经验浸润内心,融汇在工作上。

“当前,我们正聚焦壮大集体经济、培育市场主体、聚力招商引资等方面,全力推进镇域经济突破行动。”秦峰认为,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不仅是兵头将尾的“桥梁官”,更是政策落地的“首责人”,必须要以“工作+学习”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带头落实好市委各项决策部署。

“要以学习练就挺膺担当的‘肩膀子’,练就温暖为民的‘心窝子’。”谈及下步打算,秦峰表示,将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和“镇域经济发展突破年”行动,用学习沉淀、实践锤炼提升专业理性工作水平,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体推进“工作+安全”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2024年,全市实现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持续下降,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和人为森林火灾实现“零发生”,全市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底板,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以处处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巴中市安办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方明恒倍感责任重大。

方明恒介绍,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着力构建“工作+安全”矩阵,坚持发展和安全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三管三必须”要求,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将工作责任压实到最薄弱地方、最小工作单元,坚决守牢各类安全底线。

当前,巴中已进入森林高火险期。方明恒表示,必须坚持精准发力,强化火灾隐患源头管控,扑火队伍靠前驻防,全力筑牢森林“防火墙”。

此外,巴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只有坚持系统观念,不断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实施,全面强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方明恒说。

“安全不分大小!再细微的隐患不及时发现、不及时整改,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方明恒表示,必须秉持“妈妈心、包公脸、婆婆嘴”,时时提醒、日日调度,将各类安全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者,恩阳区应急管理局孟媛媛则表示:“2025年,恩阳区将加快构建‘工作+安全’格局,以更加务实有效举措,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不断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孟媛媛介绍,将以“系统治理”与“精准治理”为抓手,一方面不断完善乡镇、村(社区)、村民小组三级应急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在风险研判和预警、隐患排查和整治、能力提升和培训方面精准发力。同时,统筹线上线下两个战场,形成“安全+宣传”矩阵,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安全宣传工作不漏一户一人,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针对乡镇一级安全生产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恩阳区将发挥专业委员会及专家优势,推动“专业普及”和“专家下沉”,开展“专业扫盲”,提高基层人员监管能力和企业安全水平,实现“治标+治本”目标。

统筹谋划“工作+宣传”

将网络“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当前,我市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将实干与宣传紧密结合。尤其是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围绕“工作+宣传”壮大主流舆论、构建宣传体系与队伍,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矩阵,讲好巴中故事,让巴中发展成果广为人知,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之年。如何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毕伟认为,首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系列部署,践行“管行业就要管宣传、抓工作就要抓宣传”工作要求,着力构架“工作+宣传”大格局。

具体怎么做?毕伟表示,要打造宣传品牌。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命名、试点、示范、表彰等工作荣誉,探索并提炼工作经验,积极创建推进工作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培育,提升革命老区工作影响力和形象美誉度。积极申办国家、省级大型会议、活动,精心组织各大节会活动的宣传报道,打造节庆品牌。围绕“四龛护城”文旅品牌,以“四龛”为核心,整合山上山下、城区景区的优质资源,打造具有独特辨识度的城市文化IP。梳理形成《“四龛护城”文旅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细化制定三年项目清单和年度任务清单,不断整体提升城市文化能级。

同时,要统筹宣传资源。结合重大项目推进、经济光明论、老区加快振兴等主题,整合中省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资源,集成地方部门、市内媒体、网络达人能力在宣传主题策划上共创、共推、共享。分类建立六大特色资源库,包括宣传语料库、外宣人才库、国际人脉库、宣传渠道库、项目储备库以及新闻口径库等六大资源库,持续夯实外宣工作基层基础。

此外,要着力提升宣传能力。组织开展市县乡三级新闻发布全覆盖培训和国际传播及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通过人才引进、遴选考调、双向互派、三线蹲苗等方式,引进培育一批全媒采编、对外宣传、国际传播人才,补齐全科人才队伍短板。丰富城市品牌宣传内容体系,构建城市推荐官、荣誉市民榜、形象代言人等机制,做强城市宣传。建立国际传播中心,联动成都传媒开展网络达人培育孵化,联合国际传播机构和网络达人在域外推介巴中,不断扩大国际传播实效,助推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

“‘工作+宣传’这一理念,本质上重构了基层治理的传播逻辑。”在巴州区大茅坪镇镇长尤鹏看来,作为直面群众的基层政府,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移动互联网深度渗透乡村的今天,基层工作必须实现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从部门负责到全民参与的范式转换。

尤鹏表示,大茅坪镇接下来将通过构建全域宣传新格局,打造线上“白云宣传队”,选拔返乡青年、致富能手、乡贤代表等组建核心宣传队伍,通过朋友圈、抖音等平台传播镇村发展动态,实施“透明政务工程”,对民生实事项目实行“立项-实施-验收”全过程直播,吸引在外乡友“云监工”。利用线下村村响广播等方式,重要政策解读、农业技术指导、安全生产提醒等每日定时播放,活动通知、紧急通知则实时插播。将线上新媒体和线下传统工具结合起来,形成互动闭环的宣传网络。另一方面,也将培育双向赋能新生态。创设“发展共商论坛”,举办线上线下融合的政民对话会,邀请网红达人等新群体代表参会。

“实践表明,当我们以‘参与者’而非‘管理者’的姿态重构宣传体系时,网络空间的‘流量’正在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留量’。2024年,全镇通过网络渠道招引项目2个,投资额5000万元。这种双向奔赴的政民互动,正成为大茅坪乡村振兴最强劲的‘数字引擎’。”尤鹏说。(巴中融媒记者 曾洲 李建军 牟柯 张维)

  • 打印
  • 关闭
回到顶部